一月,往往是一個新的開始;一月,往往是美好期待的愿景;一月,也往往是播種希望的時候。恰逢一月,我參加了由荷城義工協(xié)會組織的“愛相隨寒暑假陪伴”活動,感慨萬千,終落于筆下,匯成此章。
寒風凜冽,陰云漫天,今天不是燦爛的天氣。我們來到一戶人家,他們家是兩層自建房。破舊的木頭大門被寒風搖來搖去,一樓幾乎是空蕩蕩的。照明功能略顯吃力的燈泡在頭頂晃晃悠悠,一個陳舊的、落滿灰的縫紉機縮在門旁。在昏暗天氣的映襯下,一切的色調都是灰蒙蒙的。
登上狹小得只能容下一個人行走的樓梯,才能看到二樓。但是二樓的狀況甚至比一樓更加糟糕,只有破舊古老的床和用瓦片堪堪搭起來的屋頂。在交談中,這一家的小伙子臉上始終掛著陽光的笑容,他并沒有像之前我參加活動看到的孩子一樣內向、害羞、不說話。我望向門外,感受著暗沉的天空和呼呼咆哮的北風,想到了很多話,想到了很多事情。
為什么貧困人家的孩子好像總是一種沉默、害羞的形象呢?為什么當我看到這個如此陽光燦爛的小伙子會覺得驚訝呢?可如果我看到一個富人家的孩子這樣陽光,我會驚訝嗎?我的答案是不會。我的潛意識里面已經把“富有”和“貧窮”當成了有褒貶含義的詞。
可實際上,富有不是褒義詞,貧窮也不是貶義詞,它們都只是形容詞。
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,這些詞的含義開始漸漸變了味,變成能夠形容一個人品格的詞語,給人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。我突然意識到,也許是因為我們離貧窮越來越遠。我們在網絡上看到太多富人的生活,越來越輕易地認為好像提著奢侈包,戴著名貴手表,開著豪車,滿世界旅游才是人生的常態(tài)。我們漸漸地看不到“貧窮”的樣子,“貧窮”好像在“隱入塵煙”。當我們不斷被富有的生活灌輸洗腦,也許會失去對貧窮的感知力,也許也會認為貧窮就是“下三濫”,只有富有才能“登大雅之堂”。貧窮漸漸變成了貶義詞,而富有卻變成了褒義詞。
富有不是褒義詞,貧窮也不是貶義詞,它們都只是形容詞。
富有并不是熨斗,熨不平一個人身上不好的品質,也不能給他熨來過多的光環(huán)與名譽。大聲地講出“我很窮”和“我很有錢”的意義都是一樣的,就像談論今天的天氣一樣,都是平常而普通的事情。只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,它們變成了能斷定個人品質的詞語,有感情色彩的詞語。它們都一樣,我們都一樣,無論貧窮與富貴。
思緒飄回,我又看向眼前這個小伙子,讓我看到不一樣的希望。我真的希望,盼望,期待,所有的家庭條件暫時不太好的孩子們能夠像他一樣,不因為貧窮而自卑,要有赤誠的心、燦爛的笑容、陽光積極的生活。
回到一樓,我看到門旁的那臺縫紉機,是這家的兩位小伙子在還沒有縫紉機高的小時候幫忙干活、賺取外快的工具。那臺機子應是許多年不用了,已經蒙上灰塵。此時屋外陰云漸散,一縷陽光慢慢從屋外踱步進來,悄悄地停留在這臺縫紉機上。灰塵在陽光中漂浮、消散,就像車輪在向前慢慢滾動,也像希望在慢慢發(fā)芽。
志愿義工活動或許就是扶輪運動,把一個個殘破的輪子扶起來,推一把,繼續(xù)向光明的未來奔過去。也像播種活動,把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播種下去,以待明日長成參天大樹。在寒冷的冬日將陽光的種子播種下去,最終一定能在盛夏開出燦爛而自信的花朵。